——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纵论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3月29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经济新常态”分论坛上,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纵论新常态,剖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新常态“新”在哪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达到7%的增长率是最好最理想的。在新常态下,一是中国增加了新的预期。我们要告别两位数的增长率,同时预期增长率要低于9%,或者是8%,那么7%现在就成为了一个可以接受的增长率了。另一方面,新常态意味着政府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和环境的改善。新常态将使中国经济从中低端进入中高端,这就需要促进创新。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新常态是一种回归。“10%是旧常态吗?我不认为如此。10%对中国经济当下来说会是过热的,我觉得7%、8%反而是回归常态。”他同时表示,“我也不知道7%是否真的就是底线,如果没有达到这个增长率的潜力,我会更担心。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实现有潜力的增长率,而不仅是设定一个适合的经济增长率。”
在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看来,新常态意味着低增长。就算是7%的GDP增速,中国仍然是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且比发达经济体都高,在未来5年到10年内还是很快的。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认为,新常态的“新”表现在,过去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将来是让市场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启动民间投资,真正让市场做主,法治做保证,新常态才有希望。保育钧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嘉宾的认同。大家表示,中国经济要实现中高速发展,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认为,中国经济进入调结构阶段,电信、金融等行业需要发挥新的作用。如果中国愿意打破国企垄断,意味着服务业将会更加开放,希望私营部门服务业在未来5年到10年能够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对我来说非常清晰的一点就是,消费占GDP比重会越来越高。”高盛资产管理业务前主席、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认为,新常态下依然要更多地强调消费。他同时认为,有人过度估计了反腐败对消费的影响。高端奢侈品只占中国消费者总额的3%,这3%不会对中国经济有影响。
新常态面临啥风险
吉姆·奥尼尔认为,最大的风险来自错误的理念。“比如,很多人认为污染和成长之间有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太快所以就污染了。如果我们把中国和印度做一个比较,过去34年中,印度的增长比中国的速度低4%,但污染比中国还要严重。”他还列出了一系列有待思考的问题,比如:中国在过去几年中消费占GDP比例的调整,这本身是由消费增长带来的还是由投资下降所带来的?投资下降是不是我们需要的?投资在哪一个领域?是不足的领域还是绿色领域?这些投资是为了促进创新吗?是为了能够促进工业行业升级吗?
樊纲表示,刺激消费需要做好3件事,即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加大投入、完善消费设施。他预计,未来5年,每年消费占GDP的比重都会有1%的增长,表现为一个渐进式的经济结构改善。他希望,下一个阶段消费能够成为一个主要平衡外部经济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应该认为变化会来得很快,“一个经济体非常大,工资变化不会很快,因为70%的人口或者劳动力仍然是教育水平偏低、收入水平偏低。”
新常态下,中国正在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樊纲认为,公共服务是核心,可以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切入,慢慢加以改善。此外,还需要建立统一连贯的社保体系,这样做将使整个社会的转型过程更有效率。保育钧也表示,农民工进城,需要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一起做;要通过改革财政税收制度,给企业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