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各部委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整规办商务部发改委人社部财政部工信部国资委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院

任玉岭副院长做客《新闻1+1》:反垄断专家,因何被解聘?

浏览次数:4318次

 反垄断专家谈自己被解聘:好比给死刑犯做辩护


CCTV央视链接:http://tv.cntv.cn/vodplay/ca8bf092a3c04b5ba701b37a30680fa8/860010-1102010100

  解说:

  他既是国务院反垄断专家,他同时又受聘于正在接受反垄断调查的公司,如今他因违反工作纪律被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解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有他,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有他,国家价格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有他,中国银联专家咨询委员会也有他,中国联通发展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还有他,众多的机构兼职,不同的利益诉求,他又该遵循怎样的规则?决策部门需要专家,职能部门也需要专家,立法需要专家,修法也需要专家,企业更需要专家,游走各界的专家如何做出独立的建议?《新闻1+1》今日关注:专家如何不“挨砖”?

  评论员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在最近的一段日子里头呢,反垄断这个词是被媒体高提及率的一个词。在这样一个反垄断的大潮当中,像奔驰、奥迪、宝马都是非常被媒体关注的名字,然而从昨天到今天在这股反垄断的浪潮之中有一个名字超过了以往的这些名字,这个名字是一个人名他叫张昕竹,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的成员,媒体之所以从昨天到今天是高度的关注他,是因为媒体报道他被解聘了。

  解说:

  今天一条关于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被解聘的新闻占据着各大网站的重要位置,而舆论对这一消息的关注从昨天就已经开始。昨天下午4点07分,中国新闻网最先发布了一则仅有63个字的消息,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因违反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工作纪律被解聘,消息一出张昕竹便对被解聘一事作出回应,我帮外企说话了,这是昨天晚上一些媒体在报道张昕竹事件时使用的标题,根据媒体的报道,张昕竹至今没有接到被解职的正式通知,而他也是昨天下午通过媒体才得知此事,而他对此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我给死刑犯做了辩护,任何一个案子都有正方和反方不能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吧?今天中新网原引报道知情人士的说法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之所以被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解聘,是因为他以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的身份受聘于正在接受国家发改委调查的高通公司,收取高额报酬,为其出据所谓未垄断的经济学证据,违反了咨询组工作纪律。今天经济观察网进一步报道称,在国家发改委对美国高通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期间,发现张昕竹收受了高通公司提供的600万资金,多次为高通公司辩护,并为高通公司编写了一份厚达几百页的报告文件,针对上述指控,今天中午澎湃新闻联系张昕竹,告知其有媒体报道你收了高通600万的报酬,张昕竹短信回复称扯淡。而截止到目前事件中的另一方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依然没有正式回应,有媒体也查找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工作规则,其中明确规定维护专家咨询组的声誉,不得从事与履行专家咨询组职责利益冲突的活动,未经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同意,不得以专家咨询组成员身份从事与履行专家咨询组职责无关的活动。

  今天新华网发表评论称名理顶着国家反垄断委员会咨询专家的头衔,暗里收钱替被调查企业备书被解聘后还避重就轻表态,只是为外企说了话,这样的专家不管其学术水平多高,其行恶劣,其德可鄙。新华网的评论还称一些跨国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垄断利益,面对监管部门的反垄断调查会无所不用其极,使出各种手段,拖延时间阻碍执法,花钱运作相关专家支持,利用排外说法为自己叫屈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受聘于政府部门的相关专家为外企说了话,违反纪律收取利益相关方酬劳,对此情景应查个水落石出并公之于众。

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 张昕竹:

  我们国家电信行业一方面准入是管制的,就那样几个人能做,但同时你(运营商)想怎么定价,那是你自己的事。也就是说运营商还是比较强势,消费者还是比较弱势。

  解说:

   而对于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的一些调查,张昕竹也表达过不同看法,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价格垄断案进行了调查,包括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实施价格歧视的问题等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局长 许昆林:

  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提升)消费者上网速率降低收费标准来消除涉嫌垄断行为的后果。

  解说:

  2012年1月,张昕竹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关于发改委反垄断局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指控,至少目前披露的信息看这种指控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作为支撑。针对这次解聘事件,张昕竹对媒体表示,原因是做了美国高通公司的专家,帮外国企业抗辩,那么他和高通公司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据经济之声报道2014年5月张昕竹撰写了关于高通许可定价的经济学证据,其文副标题为就国家发改委调查高通案件提交的相关报告,而当时国家发改委正在就高通垄断一案进行调查,来自中新网的报道称高通公司总裁到发改委与反垄断局沟通时提交了该份报告,还特意提醒报道的作者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张昕竹。

  白岩松:

  其实我们来看看现在张昕竹他的双重身份,也就是AB面,一方面来说之前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的成员。另一方面是美国高通公司的专家,这两者可以和谐相处吗?如果仅仅从面上似乎可以,但实质上这是有严重冲突的,从内部的规则来说也应当是不允许,为什么呢?因为前者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正在对美国的高通公司,也就是国家正在从反垄断的角度对美国高通公司进行反垄断的调查。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张昕竹为美国高通公司做了相关的报告,如果再有利益的关系这就更形成了一种冲突,就跟大家过去开玩笑的说,你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或者说是双面的不能叫间谍了,是一种双面的你既从这面获取利益,又从那面获取利益那就很麻烦,如果要是有利益关系的话,接下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连线一位专家,他是原国务院参事是经济学家任玉岭对专家智库如何履职有自己的见解。任老你好。


原国务院参事解决学家 任玉岭

  你好。

  白岩松:

  首先先问一个基本的问题,您觉得如果我们先不说反垄断委员会,作为社科院的专家是否可以受聘于比如说美国的高通公司,或者是国外的这种大公司,并且拥有利益据您的了解。

  任玉岭:

  我认为不应该受聘,受聘在国内的一些大公司也应该跟自己的单位打一个招呼,我是觉得受聘于国外的公司,因为他作为一个社科院的成员应该了解很多国家的大事。那么如果要受聘于这样像高通公司这样的,就必然对一些重要的事情就有可能泄密,我觉得是不利于国家安全的。

  白岩松:

  那任老你看你也在用应该这样的一种字眼,我们相关的硬性规定有没有,就说这是相关的规章制度里明确规定不可以有吗?